發布時間:2024-04-08 06:53 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根據無錫地鐵線網最新客流數據,剛結束的小長假,S1線又創收費日客運量新高。作為我市首條市域軌交線,S1線不僅讓錫澄之間交通更便捷,更成為沿線功能區建設“同城化”的強紐帶。
一年多來,隨著我市全域功能區建設步入提速階段,“強強聯合”正在不斷上演。各功能區建設正跨越地域邊界,通過強化資源運籌、平臺建設、功能塑造,打破機制的藩籬,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深度融入國家和省有關重大戰略,為加快打造踐行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夯實基礎。
同心同向
打開協同發展新格局
一紙協議、一次攜手,架起區域協同發展“快速路”。
自從2023年2月江陰-錫山-惠山三地推動協同發展召開首次聯席會議、簽署《江陰市—錫山區—惠山區聯動發展合作事項協議》以來,“1+1+1>3”的效應正不斷彰顯出來。
作為“鳳翔科創走廊”的“前港”,惠山科創人才金融港項目的建設進程可謂緊鑼密鼓,去年4月獲得規劃批復,7月取得施工許可證,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其實,“鳳翔科創走廊”正是江陰惠山兩地緊抓環太湖科技創新圈、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等戰略發展機遇,優化創新布局、合作共建的成果。
科創引領在先,公共服務三地同城一體的節奏亦不落半拍。梳理《江陰市-錫山區-惠山區聯動發展政務服務異地通辦事項清單》,涉及三地稅務、公安、市場準入、投資建設項目審批等領域的事項共有216項。根據合作框架協議,三地優化了“網上辦”“幫代辦”“自助辦”等異地通辦服務模式,在各地政務服務大廳設立了“三地通辦”專窗,同時建立了異地通辦服務機制。
此外,三地正合力破解交界地帶管理難題。如今,在惠山區堰橋街道堰北社區與江陰市青陽鎮、惠山區長安街道與江陰市祝塘鎮等邊界區域,都有了全新的協同巡查機制,每當巡查發現河道保潔疏于管理之時,雙方即會共同勘查現場、聯合行動。
同心同向,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來謀劃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這樣的理念,正在生根發芽。
清明假期,位于濱湖區的拈花灣景區人頭攢動,同處湖灣的宜興大拈花灣·大有秋一期竺山景區也是火爆出圈。一邊是游人如織,另一邊則是加班加點的忙碌景象,宜馬快速通道建設即將進入隧道內部施工階段,與此同時,錫宜地鐵S2線今年也將全面開工建設。這兩大項目建成后將加強宜興與濱湖的快速聯系,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為錫宜一體化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作為依傍湖灣的兩個重要板塊,當前,宜興市、濱湖區正加速推進落實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體兩翼兩區”的空間結構,推動形成全域功能區布局,加快形成兩地之間空間共構、產業共謀、功能共生、設施共建、環境共保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位于無錫東部的新吳區和錫山區地域相鄰、經濟相融、人文相通、生態相依,兩地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兩區合作共建新綜合保稅區”的重大決策部署,去年7月起共同推動無錫新綜保區申請建設工作,打造開放賦能“新片區”。
無錫新綜保區(功能區)選址位于新吳區與錫山區交界處,封關區面積為2.01平方公里,其中,涉及新吳區行政轄區內面積1.31平方公里、錫山區行政轄區內面積0.70平方公里,將形成城園融合、區區聯動,推動江蘇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的國際化、現代化、特色化綜合保稅區。目前,新吳區、錫山區合作共建無錫新綜保區工作正有序推進,今年2月底,已完成《無錫新設綜合保稅區發展規劃研究》初稿,并啟動編制《無錫綜合保稅區(新址)概念城市設計》,靠前謀劃新綜保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和規劃用地布局。下一步,兩地將全力推動無錫新綜保區建設,以“保稅+”賦能產業發展,助力無錫搶占未來賽道,將新綜保區打造成為產業創新名城建設的開放平臺。
因地制宜
產業為本向“新”而行
推動功能區建設走深走實、提速提效,抓牢產業培育是首要任務,強化重點園區是關鍵支撐,用好資源配置是有效抓手,突出體制機制是重要保障。
一年多來,各市(縣)區立足自身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效。江陰明確“4+1”功能區布局,霞客灣科學城運行進入正軌,澄東南協同發展區在對外招商上初見成效,各功能區國資平臺籌建工作全面啟動;錫山明確“1+3”發展格局,國家級錫山經開區揭牌成立鈉電產業園;無錫經開區構建“兩城兩區”融合發展體系,加快產業基金、專業人才、創新資源和高端項目導入,啟動功能區建設以來,規上工業畝均稅收比2021年增長20%左右……
“完善功能區產業項目‘一張圖’,我們圍繞‘一城四園’主陣地,推動形成產業規模集群發展。”梁溪科技城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梁溪科技城組建了功能區指揮部專班,著力解決功能區建設中遇到的難點、卡點問題,實現項目推進和問題閉環。在運行過程中,按照“功能區+街道+平臺公司”架構進行運營管理、資源統籌,科技城在國企轉型、基金組建、項目招引、產業布局等重點工作上跑出了“加速度”,2024年安排重點投資項目32個。
“功能區堅持環境景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三個先行’的總體原則,已經開展了16個專項規劃編制,并率先在全市出臺‘新七通一平’數字新基建發展規劃。”該負責人表示,“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功能區也在積極探索一區多園、飛地經濟等模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做大經濟總盤子,以實際成效助推功能區建設高質量發展。
從梁溪河畔到太湖之濱,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正成為協同發展的重心。
日前,宜興萬石鎮一塊90多畝的低效地塊盤活后迎來新主人,來自無錫市區的4個項目即將入駐,建成后畝均稅收將實現十余倍增長。以主體功能區布局優化為契機,與濱湖、武進緊鄰的萬石鎮,提出打造“蘇錫常一體化發展中心樞紐”的發展定位,主動承載周邊區域先進制造業溢出。無獨有偶,位于周鐵鎮的赫聯·太湖西岸科創園也已成為太湖西岸新地標,入駐的科技企業中,有近七成來自濱湖等無錫市區。
積極融入區域創新鏈融合進程,宜興對東北部的和橋鎮、萬石鎮、周鐵鎮三鎮確立“太湖灣智能制造區”的定位。下一步,將以連通無錫市區的宜馬快速通道和連通常州的范蠡大道北延段等即將建成通車為契機,加力導入高含科量、含金量的優質項目,全力建成蘇錫常區域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基地。此外,通過建設高標準高能級科創載體,打造鋪天蓋地“竹筍”式的科技企業群,形成領軍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參與的協同創新格局。
打破藩籬
共繪鎮街發展新面貌
站在不同的樓層,看到的是迥異的風景。
跳出“小鎮思維”,不為眼前的局部利益所絆,當下,各地鎮街正自覺融入功能區建設和全市大局來謀劃發展,形成“一區多鎮多園”新格局。
早在去年,江陰就繪出了功能區建設“路線圖”,結合區域功能和產業定位,初步形成了主城區、臨港開發區、霞客灣科學城等為主體的“4+1”功能區布局。其中,霞客灣科學城是先行軍、探路者。“這更有利于體現霞客灣科學城在錫澄協同發展區中的核心區地位,也更有利于月城、青陽、徐霞客、祝塘南部四鎮加速崛起,破除區位、能級、資源等方面制約,實現區鎮兩加強、雙受益。”該市相關人士表示。
從霞客灣科學城這一年多來的發展可以看到,充分利用地處錫澄協同發展區這個區位優勢,功能區構建一改過去空間分布散、用地布局亂的現狀,大產業、大項目正在向特色功能區集聚。江南大學(江陰校區)一期基本完成建設,旌陽湖科創園、青陽國際人才社區啟動建設,園博園等項目加快推進。
霞客灣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認為,當前,還需加快完善“霞客灣科學城+鎮街+國資公司”協同發展構架,在地標建筑上出進度出形象,在招商引智上快突破,在市場經營上有活力,為功能區建設先行先試貢獻力量。
“‘快’字當先,功能區建設急需加快建立招商‘共享’機制,形成對外‘一張名片’。”惠山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認為,尤其是加快形成功能區空間“規劃圖”、產業“分布圖”,從招商引資、融資降本、城市更新等各個方面切實體現功能區建設新成效,全面形成賦能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觀念重構、機制重建、政策重塑等問題是任何開創性工作推進必須邁過的“坎”,功能區建設亦是如此,難以一蹴而就。“當前,無錫功能區建設已然起勢,但筑基、賦能、成勢仍任重道遠。”相關人士認為,無錫要做大做強,必須整體提升75個鄉鎮街道的發展能級,通過拉高基層“地平線”來抬高全市“天際線”。特別是要打破區劃、抱團發展,集聚更多新質資源、新質要素,以此實現更多依靠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來源:無錫日報